“AI+教育 智联WE来”圆满举办,钟晓流教授提出智慧校园“五横五纵”概念
三盟动态    2019.10.15    来源: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    点击:7929

10月12日—13日,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(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)主办、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承办的“AI+教育 智联WE来”2019 智慧校园标准体系建设与人工智能+教育论坛在青岛圆满举办!

现场融合论坛智慧分享、智慧校园创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案例成果展示参观及体验,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现场感。12日上午,现场由“AI+教育 智联WE来”2019智慧校园标准体系建设与人工智能+教育论坛分享为核心,邀请了来自国内外、全国各地的专家通过“主旨报告、专题报告、案例分享”展开精彩演讲与报告。

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/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,GB《智慧校园总体框架》和GB《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规范》标准工作组召集人钟晓流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演讲,提出了智慧校园“五横五纵”的概念;同时提出,信息化要有四个面向,面向师生员工、面向主流技术、面向集成工艺以及面向未来趋势。

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

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
*以下为整理钟晓流教授部分演讲实录:

时下,中国的教育信息化,或者叫现代教育技术,有三件事情是比较盛行的:

第一个,掀起了以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主题——智慧教室。

第二个,大数据治理与智慧校园的建设。

第三个,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。

我今天的题目叫顶层设计、应用驱动、建设智慧校园,主要讲一下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问题。

现在正赶上好时代,国家对信息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非常之大。去年6月9日,国家出台“四个标准”,这是教育信息化或者智慧校园体系建设当中的第一批标准,在今年的1月1号开始实施。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变革带来了全方位的有益的推进。

第一个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。

第二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。

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,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素质,教学理念它是让培养对象尽快内化接受的知识。

第三个就是教学环境的变革。

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所用到的工具、资源、组合形式都体现在教学环境方面。

第四个教学手段也随之而变。

即适应演示教学讨论时的交互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实训创课教学。

 

归结起来,环境变了,资源体系变了,教学手段变了,教学模式变了,随之教学设计也肯定发生改变。

教育部曾经有一个主题叫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,专门开展对老师的培训和培养,主要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。使得教学手段体现得更为直接,比如现在通过AR、VR,就是通过虚拟增强现实,化抽象为具体,化繁为简,让受众者更容易消化复杂抽象的知识。

 

智慧校园的内涵到底是什么?国家标准是怎么定义我们的智慧校园的?

 

从智慧校园它的内容和它的技术支撑体系来讲,为了给大家一个形象的记忆,我这里面用了“五横五纵”的概念。



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


“五横”,体现了五个技术方面,一个叫智能感知,第二个叫智能控制,第三个叫智能管理,第四个叫智能分析,第五个是数据挖掘分析,或者叫数据治理,就是说智能视窗,这是五个显性技术支撑标志。

“五纵”,主要有五块建设的具体方面。最基础的是网络通信传输,这是最基本的,我们说没有网络,没有高效、高速的带宽,一马挡路,万马不能前行,要建信息化校园,要建智慧校园,就要把快速路、高速路修好;在这个网络通信平台支撑的,最核心的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本,那就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场所,教学环境;再往上,支撑教学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,就是教学资源;支撑整个校园管理治理体系的行政、办公、事务这块,智慧校园的管理;再往上一块,是整个信息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叫智慧校园的服务。这就是智慧校园的“五横五纵”的概念。


这个智慧校园的技术和手段,最终智慧校园要达到什么目的,要解决什么?

以前讲到智慧校园的目标是:任何人,任何时间,任何地点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服务,讲得太抽象。具体而言,智慧校园是大家为教学环境的有效配置,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,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,校园服务的有效支撑,提供智慧的支撑或者支持。以前叫数字校园,或者叫模拟校园,不叫智慧校园。因为它是根据IT的技术成熟度来的,没有人工智能,没有云计算,没有物联网相结合,智慧校园谈不起来。人工智能将数据变为我们的知识,就是通过感知计算、认知计算和决策计算。

 

当前我们在建设智慧校园方面存在哪些误区?

这里面我列举了几个方面,也是表现得最为充分的,饱受我们社会和民众诟病的四个方面。

一个就是大家抱怨最多的,就是叫信息孤岛林立。造成这个原因是因为什么?就是信息不互通。

第二个主要表现在设备选型不科学。现在我们受到教育部委托,我们做视听健康环境的标准,实际上就是要让信息化对我们人类造成的伤害,在教育环境里面降到最低,或者说根除。但是如果我们设备选型不科学,就是遭受诟病,就是我们不尊重人的视觉特性。当然还有几个方面的。

导致这个因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就是做项目做建设不是从应用驱动出发,而是拍脑袋出发,或者首长的意志出发,还有企业引导学校的这种方式,不是按照需求出发,功能需求不明确。

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买了很好的设备,有了很好的理念,但是系统集成不规范,没有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,没有把装备的效能发挥出来,这个最主要因素是我们的系统集成没有解决好,不规范。

 

因为这样的因素,给设备的效力、投资的效益就带来了影响。不仅带来的影响不好民众还不买账。因为首先从视觉效应来说,师生的视力、听力受影响;第二个,就是课堂上的老师,他本来是个上课的大师,因为集成工艺不行,设计界面出了问题,老师变成设备操作大师,搞得他手忙脚乱,一堂课本来要讲90分钟,变成讲70分钟,好一点的讲80分钟,这个信息化老师肯定是不高兴的,因为他不能尽情发挥他讲课的风采;还有,教育信息化本来是掏钱,是烧钱的事情,一次性投资很高,同时又不能为节能环保带来效益,这也是劳民伤财的。

造成这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不尊重科学,没有统一的规划,不尊重信息化技术的特点。智慧校园核心的要素,安全是排在首位的,一个不安全的系统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。怎么做好安全?整个架构和安全体系叫做四个统一,五个安全,尤其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施者,还是设计者。

智慧校园一定要统一门户,统一认证,统一平台,统一接口。只有在这四个统一的顶层设计之下,才能实现统一数据,这是顶层设计的前提。然后是五个安全,是根本保障,系统不稳定,安全缺保的系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。我们讲首先是网络安全,然后到系统安全,到设备安全,到数据安全,最后到应用安全。这是整个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,是顶层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
 

智慧教室它核心的要素是什么?核心的内涵是什么?

有的人说钟老师你曾经讲过智慧教室是没有边界的,没有错,它可以虚实结合,也可以虚虚结合,但是这远远不够,它的内涵有四个方面:智慧地教,智慧地学,智慧地管,智慧地评。智慧地教有工具,智慧地学有资源,智慧地管有各种设备数据、人员数据、环境数据,能够为我们管理直接提供可视化的支撑。智慧地评是情境感知里面有师生互动的数据、有随堂测试的数据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数据,它能为老师的教学水平、为同学的内化的情况、为学习效果能够直接提供现场实时支撑数据。

还有资源系统,资源体系,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,资源的东西不是以硬件为主体的,而是软硬件结合,包括运载、分发、制作工具等。讲到管理系统现在我觉得真正要核心关注,专注去做的,智慧校园的管理系统,是以人为本。按照学生成长轨迹大数据和教师发展轨迹大数据,学生从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,教师从德、政、勤、务四个维度,把整个以人为本的大数据,真正做到了非常核心的要求。这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事。

为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的智慧校园的服务系统,这里指的是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撑的服务。这里面很重要的,比如平安校园建设体系,便于校园便捷生活的,比如一卡通,一卡在手,你的消费、考勤等方方面面都很方便。还有运维保障体系、虚拟校园、数字化图书馆、智能化图书馆,还有校史馆、博览馆、博物馆都在这个范畴里面。

 

智慧校园系统到底要怎么做?

智慧校园的系统很多,很花钱。目前,以深圳为例,它的这个项目批了1.6个亿,这个在其它地方是不可想象的。我们花国家的钱应该要感到心疼,花了钱要有效能。具体怎么做?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,也是我在清华接近三十年的信息化,从实践者到管理者,到应用者的体会。

第一个,我们讲需求是顶层设计之前必须要做的。首先要知道你要建什么。需求从哪儿来?从调研而来。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:一是老师需求的迫切性,如果说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,那么师生就是是信息化队伍的上帝;第二个要了解我们老师信息化的素养怎么样,不能说老师还不知道、不会用,如果需求很迫切,但是是信息化素养没到怎么办,需要先把老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一下再建。顶层设计和运用,相辅相成不可偏废,以师生员工为主。

第二个要确确实实提供有效的支撑,要遵循相关标准和应用先进技术。我这么多年我个人体会就是,统一规划、总体设计、分布实施、逐步完善。再具体就是远、中、近相结合,统筹四位一体。就叫环境、资源、管理、服务四个方面。兼顾迭代的效益,逐步完善,也是关注首尾呼应。

同时还要记住,做信息化的时候要四个面向,首先面向师生员工;第二个面向主流技术;第三个面向集成工艺;第四个面向未来趋势。所以,这里面我讲了这些话,因为有四个面向我才有这个体会,我想我们跟大家都是一样的。I  want to be a maker,我想做一个创新创造者,但是我和你们一样,需要从信息化出发,同国内外专家学者,我们国内的企业、专家一样,所以I'm still in learning。


Copyright © 2013-2020 香港宝典免费资料大全.     粤ICP备16073229号    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640号